第268章

書名:不學習就要繼承億萬家產 字數:4194 更新時間:2025-01-20 15:00:14

  “好的先生。”助理妥帖地記下主編的交代。他把主編圈定好的論文打印出來,還不等離開辦公室,忽然聽到自己的上司驚叫了一聲。


  “先生?”


  主編揮了揮手:“不,別擔心,我隻是突然想起來了……”


  他突然想起來了,這個Qianying Ye究竟是誰!


  盡管亞裔的名字對主編來講,就和他們的臉孔一樣缺乏辨識度,但作為當今數學界炙手可熱的年輕面孔,主編總不至於和葉千盈全無交集。


  他記得葉千盈,半年前剛剛在《Advance in Mathematics》上發表了一篇名為《Trace Kloosterman over finite fiel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的論文,以一個非常巧妙的角度,闡述了Kloosterman模型中的本徵值在有限域上的關系。


  而在更早的時候,這個來自於華國的年輕女孩,還連續刊登過關於新的漸近形式的二維Selberg篩法、希爾伯特問題中,2d 的 Navier Stokes 方程等論文。


  主編清楚地記得,就在上個月,一次學術會議上,他還和斯坦福大學的一位著名學者提起過葉千盈。他們兩人都對那篇新型塞爾伯格篩法的相關論文抱有深刻印象,並且贊同她的這篇論文或許是重新主流趨向中素數分布的開端。


  “神啊,這可真奇妙,作者居然是她。”主編幾乎掩飾不住自己詫異的語調:“原來Ye現在開始研究冰雹猜想了?”


  在這件事上,助理倒是比主編有著更多的發言權。


  “先生,據我所知,Ye最早的一篇論文,就是關於回文數猜想的證明。當時她還不滿十八歲,那篇論文讓她一夜成名。”


  聽到助理的提示,主編緩緩地眨了眨眼睛,幾年前回文數猜想被證實所掀起的那場小小風潮,逐漸地在他的記憶裡回籠。


  從之前的回文數到現在的冰雹猜想,這是最純粹的數字遊戲,也是最深奧的代數問題。像是這樣的證明和研究,果然隻有最頂級的天才才能奉陪得起。


  主編若有所思地長嘆了一口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想我明白了。”


  如果葉千盈在過去幾年裡的寫出的論文,由三到四個人分別完成,那主編就隻會感嘆這是一個靈感迸發的時代而已。


  可一旦被主編發現,原來那些論文最終都要歸於這樣年輕的一個華國女孩名下……

Advertisement


  他的心中此刻就隻剩下了一個念頭。


  “每一個世紀的數學,果然都隻是由少許天才領頭前進的遊戲。”


  主編調侃地拍了拍自己助理的肩膀:“看看這篇論文吧,有生之年,我或許能看到冰雹猜想的解決呢——我敢打賭,論文刊登以後,我們就能親眼見證,華國女孩是怎麼又一次在數學界裡掀起一陣瘋狂的冰雹。這一回,冰雹來得或許比四十年前的那一場還要更大。”


  “既然對函數域情形的直接論證都值得一個數學新視野獎,那我想不通還有什麼其他的理由,能說服我Ye的論文不值得得到今年的數學新視野獎名額。”


  說到這裡,主編非常羨慕地咂了咂嘴:“你知道,這可是數學界的奧斯卡,整整300萬美元的巨賞啊。”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合一)


  主編拍板定稿以後, 葉千盈很快就收到了來自《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郵件。


  【親愛的Ye:


  感謝您對《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投稿支持。我們有幸通知您,您的論文已通過終審,即將於《Inventiones Mathematicae》10月刊刊登。


  我們衷心歡迎您的下次投稿。


  愛你的,Christian】


  短短一封郵件, 其中透露的信息卻是滿滿。


  以《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一貫的審核與排稿速度, 葉千盈早在當初投稿的時候, 就已經做好了至少要排一段時間的隊, 才能見到自己的新論文刊登的準備。


  ——一部分時間留給編輯部審稿,剩下的時間留給編輯部排稿。這是論文刊登的正常時間。


  沒想到,現在僅僅過去三個月, 她的論文審核就有了完美的結果。不僅如此, 刊登時間居然被安排在了下個月。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 葉千盈的論文絕對是臨時插了十月份的隊。


  這種事在學術界也不稀奇。因為論文的刊登雖然有著先來後到的順序, 但如果一篇論文的梯度完全超越別人的論文一個等級, 那就怪不了更好的論文捷足先登。


  說到底, 頂級期刊對於投稿的錄用, 其實便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競爭。


  研究者們雖然不能以火藥和手榴彈相互投擲, 然而每個落在論文裡的墨字和符號,都無聲地較著暗勁;而每一個論文標題和研究對象, 就更是一種無聲的廝殺。


  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 十月刊恐怕已經準備開始印刷。實體雜志不像是電子版, 一撤一放不過是電腦那頭動動手指的事。一本期刊的發行, 需要經過審核、排版、校對……等數個步驟, 所以更改原本定好的名單, 當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


  假如印廠還沒有開機,那情況還能好點,隻是要辛苦編輯部的人多加兩三個晚上的班。但倘若印廠開了機, 主編的這個決定便意味著,之前已經印好的內容,現在有許多都要就此作廢。


  換而言之,葉千盈的稿子能夠擠掉原本都被安排好的論文,硬生生地挺入了十月刊,便已經足以說明她這篇論文不同凡響的優秀。


  倘若不是如此,哪個主編會嫌自己事太少,吃飽了撐的做出這種決定?


  他會執意用葉千盈的論文替換下原本已經定好的稿子,必然是因為覺得這篇關於冰雹猜想的論文更加值得、更加不容埋沒,也與《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期刊更加相配。


  研究者與期刊的關系,永遠都是互相成就的。沒有《Inventiones Mathematicae》這種頂級期刊,研究者無法在其上“證道”,而倘若沒有出眾的學者,《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也絕不可能有今天成為四大天王之一的、不可動搖的名聲。


  對著眼前的這封郵件,葉千盈微微地勾起了唇角。


  系統在腦海裡戳了一下自己的宿主。


  “您看起來好像在思考什麼。”


  “是的,我現在有種非常舒暢的預感。”葉千盈語氣輕快,眉目彎彎,“你要知道,當初在證明回文數猜想之前,我的心裡似乎也浮現過這樣的感覺。”


  ……


  按理來說,作為論文的作者,葉千盈會收到雜志社發來的樣刊。


  不過,要是每個外國作者都等著那本寄過來的紙質樣刊,那就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說不定D國本土的所有數學讀者都看過了期刊,作者本人卻還沒能把刊物拿到手。


  所以葉千盈每次投稿刊登以後,都是直接去網上看電子版。


  能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雜志的文章通常都是學術界的頂級研究,因此論文篇幅全都都相當的長。


  葉千盈的這篇論文,關於3x+1猜想進的一步證明過程寫了一共126頁,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作者的論文隻寫8、90頁,放在其他期刊裡很有可能是“大部頭”,但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中則是比較短的那種。


  每期期刊一般會收錄十多篇文章,即使以每篇文章八十頁計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厚度也差不多有四百多頁了。把這本月刊拿在手裡顛一顛,不知情的人沒準還會以為那是一本什麼教科書。


  在葉千盈的書房裡,為了收錄每一期的四大期刊,她特意單獨闢出了一個書架,其中《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因為發行最勤,每月一期,作為唯一的月刊,在書架上顯得相當能打。


  葉爸爸曾經在葉千盈的書房裡轉悠過一圈,他最終給予這些專業刊物的評價是——要是不仔細分辨,光從厚度和本數來看,他還以為那是一大套系列連載武俠小說,讓葉德強夢回自己年輕的時候,分分鍾聯想起梁羽生和溫瑞安。


  葉千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者們為了爭奪刊登資格,而在論文裡對證明過程的修容和完善,其實也無聲地映出了當前數學界頂尖水平之間的刀光劍影。


  所以,葉德強的評價在偏離之中,居然還微妙地有其道理。


  隻能說,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叭。


  ……


  葉千盈在網站上瀏覽著10月份的同期論文,殊不知已經發行的月刊,早已在數學界掀起了一陣水花。


  七大世界性難題雖然不是當前數學界最為火熱的研究方向,但至少絕不冷門。連不懂數學的外行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聽過“費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之類的名字。


  數學界真正的冷門是像abc猜想那種:隻有一個R國數學家默默研究了二十多年,單是論文就寫了七百多頁,為此甚至單獨創建了一個數學體系。


  然後全世界的數學家都紛紛表示我們看不懂,建議作者和當前數學界發展速度比命長,努力再活五十年。


  而七大難題則不一樣。


  幾乎每個剛剛跨進數學界的天才,都要滿志躊躇地對那七個世界性難題挑戰一番——等挑戰之後發現自己真不是那塊料子,那就是另外的事兒了。


  但也正因為大家年輕時都犯過類似的傻,所以大家都會對這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了解。


  出於這個緣由,本月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剛一發行,有好習慣的數學研究者們順才往目錄上一掃,葉千盈的論文標題頓時就醒目地映入了眼簾。


  ——這是,對冰雹猜想的進一步證明嗎?


  ——作為公認的世界七大難題之一,3x+1問題竟然又有了新的進展?


  可以被《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刊登的論文,絕不是什麼常常見諸於各大小報首頁的減智民科證明。能夠得到這位老牌天王的認可,本身就意味著論文內容通過了專業性的檢驗。


  不少人在看到這個標題的第一時間,等不及從第一篇論文開始閱讀,就直接翻開了關於冰雹猜想的進一步證明過程。


  除了這個引人注目的標題之外,作者的名字也相當吸睛。葉千盈這幾年人雖然沒有參與太多次學術會議,但是幾本著名的數學期刊上,始終隔三差五便會浮現出她的身影。


  來自華國的葉千盈,當年的回文數女孩,也是如今數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


  海曼·理查森,斯坦福大學數學系的終身教授,也是上一次在斯坦福大學學術會議時,和《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的主編聊天,提及到葉千盈的那位數學家。


  除了教授的身份之外,他同時還兼具A國數學學會會士、S國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以及菲爾斯獎得主的多重身份。海曼的名字在A國數學界如雷貫耳,放到整個世界裡,他也絕對是排名前三十的數學家。


  此時此刻,他手上便翻開著一本新發行的《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海曼率先注意到的不是冰雹猜想的相關標題,而是那個醒目的作者名——Qianying Ye


  作為代數方向上不可繞過的大牛,海曼·理查森早在葉千盈證明了回文數猜想時,就對這個年紀輕輕的華國女生抱有興趣。


  以海曼在數學界的地位,每一年的招生季,他郵箱裡收到的套磁信都數不勝數,幾乎所有研究相關方向的年輕學子,都夢想著能夠叫他一聲導師。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他幾乎不再招收弟子,除非有某個人的條件格外令他青睞。


  而當初的葉千盈,便是有幸得到海曼關注的一個。


  海曼自己的學生裡就有華國人,每年向他投遞套磁信的學生中,華國國籍的學生也佔據著相當大的比例。所以在海曼的概念裡,優秀的華國學生對於出國留學一事,都非常的熱衷。


  當初聽其他人提及了葉千盈提前畢業的消息後,海曼還回去檢查過自己的郵箱,想看看這個靈氣四溢的女孩是否給自己發送過自我推薦的郵件。


  當然,那個下午,海曼一無所獲。


  他略略地有點失望,卻也不至於過分失落。


  畢竟,以葉千盈的條件,如果她的夢中情校是哈佛或者普林斯頓,沒有教授會拒絕這樣的學生,她也並無必要給斯坦福的教授發來郵件。


  數學界本來就這麼大,有什麼風吹草動不可能隱瞞過對手和朋友。在過了一段時間後,海曼還遲遲沒有聽聞哪個實驗室裡多出了一名“回文數女孩”,心裡不由很是奇怪。


  在某次學術峰會上,他和一個認識的B大教授提起了這件事。


  一聽葉千盈的名字,那個B大教授隻差沒有滿臉都寫著認識。對方高高興興地告訴海曼,QianyingYe的近況很好,她決定留在自己的祖國和母校,完成接下來的博士學業。


  得知這個消息,海曼感到十分詫異,同時也十分惋惜。


  作為在生長在數學界強國、任職在數學界名校、同時還身為數學大師的海曼,一直對自己的國家和學校抱有一種天然的驕傲感。


  正因如此,在聽了B大教授的敘述以後,海曼心裡隻升起了一股不可思議之感——

熱門推薦

學生媽媽堅持喂母乳

學生媽媽堅持喂母乳

"學生家長認為吃母乳會更聰明。 她兒子都上高中了,她還要每天來學校給兒子哺乳。 我勸她說孩子大了,再喂母乳的話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影響孩子的學業。 她這才同意讓兒子斷奶。 可是後來,她兒子高考成績一般,隻考上了普通一本。 她就恨上了我。"

社恐變社牛

社恐變社牛

婚前,我怯懦地告訴我老公:「我社恐。」 婚後,他緊緊拽著自己的睡衣領子:「你社恐,我看你是社交恐怖分子。」

女性力量

女性力量

"新來的助理剛過實習期轉正。 她籤完勞動合同的第二天就來找我請產假。 她老公拉著她,站在我面前臉上滿是得意。 「林總,這半年產假期間的工資你可得正常給我們發放!」 「否則的話我們就隻能根據勞動合同去起訴了!」 可我根本不吃這一套。 「請假可以!」 「想要錢?沒門!」"

來喜女

來喜女

"飢荒那年,我被一對夫婦所救,他們認我做女。 後來,爹爹官居三品,遷入京都。 城中貴女們笑話我是鄉野丫頭,不善琴棋,粗鄙不堪。 我漲紅著臉,嘴巴張了又張,不知如何解釋。"

殺豬盤

殺豬盤

"上一世,大齡剩女的表姐說她跟高富帥談戀愛了,我卻感到憂慮。 果然,沒兩天她就來向我借錢,說她男朋友有很好的項目投資,便宜我了。"

月微雲轉

月微雲轉

"我與小姐碰見身中媚毒的男人。 小姐為了保全自己,把我推過去給男人解毒。 回府後我的肚子漸漸大了起來,受盡白眼議論,小姐不曾替我分辯半句。 九個月後,太子南下尋找當初的救命恩人。 小姐讓人活生生剖開我的肚子,抱著孩子去冒名頂替。 我在瀕死之際,想方設法將真相告訴了太子。 太子卻冷冷地瞥了我一眼。 「孤需要的是太子妃,而不是丫鬟。」 我含恨而死。 再睜眼,我回到了懷胎五月時。 正值太子的死敵攝政王南下,我捧著肚子找到他。 「皇位,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