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字體大小:
但韓頡反而信了。如果李華章妥協,韓頡定然懷疑他的虎符是怎麼來的。但李華章的神情大義凜然,拒絕得毫不猶豫,若非心裡有底氣,不敢如此強勢,韓頡倒相信虎符是則天皇帝傳給他的了。
李華章見韓頡態度軟化,知道自己這一步險棋走對了。他平靜喝了口茶,內心十分坦蕩。
因為平日聲譽太好,哪怕他在關鍵的幾次都說謊了,仍然沒有一個人懷疑他。
無論是明華裳,還是韓頡。
李華章無辜地嘆了聲。
隻要態度談妥了,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李華章抓住主要脈絡,其他細枝末節都由著韓頡,很快,在兩個當事人的默認下,一場兵變就消弭於無形。
李華章記得和明華裳約定的時間,他見天色變暗,漸漸接近酉時,就提前告辭。他走出去時看到外面埋伏的人,依然面不改色,鎮定自若穿過刀山劍林,撿起自己立在門邊的傘。他彎腰時,埋伏的人以為他要偷襲,不由朝後退步,李華章像察覺不到一樣,撐著傘,頭也不回走入茫茫雨霰中。
眾人看著雨中那道逶迤挺拔的青色背影,俱被李華章的氣度折服。
原來這就是大唐雍王。果然雍容華貴,不同凡響。
李華章姿態從容,在外人看來闲庭信步,實際上他心裡一直琢磨去哪找匹馬來。若就這樣走過去,遲到不說,衣服都要湿了。
雖然他不在意外在,但也不能衣冠不整出現在明華裳面前。他可記得中秋時明華裳喝了酒,意亂情迷中吐露了真話,說最喜歡二兄好看。
第二天她清醒後,找補了一大堆,諸如仰慕李華章才華人品之流,李華章都不怎麼信。
他的妹妹好逸惡勞,最不耐煩動腦子,對枕邊人的審美,也十分膚淺。
李華章想起明華裳,凌厲清明的眼眸不自覺變得柔和。悽悽冷雨中,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李華章執著傘抬頭,看到一襲碧影由遠及近。她看到李華章後立即下馬,三步並作兩步衝到李華章面前:“你怎麼在這裡?沒事吧?”
李華章看到她衣服上全是雨滴,心疼地握住她的手,將傘移到她身上:“我沒事。你怎麼連件蓑衣都不披?”
明華裳越臨近酉時越焦灼,她實在受不了了,留了一半人接應,帶另一半人回來找李華章,哪有心思穿蓑衣。她見李華章確實沒事,終於能放松一直吊在心頭的那口氣:“嚇死我了,幸好你沒事。”
Advertisement
李華章笑著擁住她。其實現在還沒到酉時,就算到了酉時他沒出現,她也不該回來,真正深明大義的做法應當是帶人離開,保存實力。可是,懷中就是她,誰還會在意大義呢?
愛,本身就是不理智。
明華裳見李華章安安穩穩出現在這裡,就知道他成功了。明華裳沒有問韓頡在哪,挽著李華章的手往外走,抱怨道:“益州好冷啊。我原來以為南方比關內暖和,冬日應當好過,如今才知道下雨的冷可比下雪難熬多了。我們快點回長安吧。”
李華章溫聲應著好,兩人正在說話,忽然一個黑衣人快步朝他們跑來,身上做著玄梟衛打扮。
李華章和明華裳都意識到出事了,兩人停止說話,方才輕松愉悅的氛圍蕩然無存。黑衣人停在李華章面前,雙手呈上一封密信,李華章打開信封,才掃到第一句,臉色就難看起來。
明華裳餘光瞥了眼,見最上面寫著——
“十二月七,太子謀反,逼宮玄武門……”
十二月初七,已經是七日前的事情了。
第177章 立功
八日前。
明華裳傳來那條奇怪的口信時,任遙本沒有多想。明華裳和李華章這半年一直待在上陽宮,對長安的狀況體驗不深,然而在任遙看來,這段時間長安每一日都不太平。
太上皇退位後,皇帝猜忌太平公主、相王,韋後大肆攬權,縱容梁王父子在朝堂中安插自己人,安樂公主日日想著做太女,和太子針鋒相對。幸虧太平公主和相王屢次退讓,這才沒有鬧在明面上。
但是太平公主和相王乃是神龍政變的功臣,誰甘心被幾個小孩子踩在臉上?如今長安看似萬眾歸心,藩邦朝賀,但底下早已暗流湧動。
神龍政變後,任遙原指望跟著李華章立份大功,以慰父兄在天之靈,同時也證明給任家那些旁支看,她一個女子,照樣可以光耀門楣。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李華章確實立功了,奈何功勞大過了頭,反而被皇帝猜忌功高蓋主。連任遙這個跟隨者也跟著遭殃,莫說升官,連問津者都少。
任遙繼續幹著執勤、巡邏的差事,春去秋來,日復一日。任遙終於明白祖母的話,做官不是僅靠練武就能解決的,她槍練得再好,在官場中也無濟於事。
真實的官場,和她想象中光宗耀祖、徵戰沙場的樣子遠之又遠。哪怕她屢立奇功,破格封侯,也不過是長安中小小的一顆螺釘。
好在還有江陵和她插科打诨。江陵進官場是聽他父親安排,無所謂升不升官,受不受重用,如今被冷遇了他也不在乎,還是笑嘻嘻地呼朋喚友,吃吃喝喝。身邊有這麼一個沒腦筋逗趣,慢慢地,任遙習慣了枯燥清苦的羽林軍生活,甚至覺得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也不錯。
今日江安侯府設宴,則天皇帝喪期內,本不應大興宴飲,但恰逢江安侯壽辰,江府還是設了道小宴,隻邀親近的人家來。江陵早早就告了假,他再三叮囑任遙今晚務必去江府赴宴。任遙嘴上沒答應,但巡邏結束後,她馬上就收拾東西,打算先回家換身衣服,再去江安侯府。
畢竟是江陵父親的壽辰,她穿羽林軍的衣服去,太失禮了。
任遙著急離開,抄小路出北衙。路過一堵牆時,她無意聽到牆後有人說話。
隔著風聲,對方的聲音朦朦朧朧,聽不清晰。任遙隱約聽到左羽林大將軍的聲音,這是他們的頂頭長官,任遙下意識停下腳步。
牆後的聲音時斷時續傳入她耳中:“梁王父子弄權,霍亂宮闱,無異於二張兄弟。太子欲斬殺韋皇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以正朝綱。神龍年雍王亦是靠出其不意逼則天皇帝退位,雍王能做成,太子比雍王更名正言順,怎麼做不成?你我戌時響應太子,帶兵衝入玄武門,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另一道聲音聽起來似有些猶豫:“可是,這可是謀反,一個不好是要殺頭的……”
“哪有什麼造反,我們是奉太子詔令,入宮保護聖人。成大事者豈能畏首畏尾,太子正是需要用人的時候,若是成了,日後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後面的聲音轉低,喁喁不可聞。任遙狠狠吃了一驚,她飛快掃過周圍,見沒人看到她,趕緊放輕腳步後退。
最初的震驚過後,任遙的腦子很快就冷靜下來,她瘋狂又清醒地意識到,這不是造反,而是功勞。
依安樂公主的跋扈,太子能忍下去才是奇跡,她隻是沒想到,太子居然選在這個時候動手。
看起來,太子打算效仿李華章的路子,策反羽林軍中高層將領,發動兵變,突襲玄武門。隻不過李華章的手段要隱秘精密地多,太子起事當日才來拉攏羽林軍將領,似乎有些操之過急。
不過聽說安樂公主越來越頻繁地遊說皇帝廢太子,立她為太女,前幾天韋後甚至提出則天皇帝是女子,奉靈的人理應也是女子,應該讓安樂公主主持則天皇帝祭典等話。皇帝沒有表態,但是,若真讓安樂公主在眾節度使和藩邦使者面前主持祭禮,何異於廢太子,立太女呢?
太子因此急了,想要先下手為強,也不難理解。
任遙離開北衙,顧不上江安侯府的宴會,不假思索往雍王府跑去。但是她在門口再三陳明有要事和雍王相商,雍王府的門房都不放她進去。
任遙沒辦法,隻能給明華裳、李華章留了口信,很不甘心地離開。她站在街頭,看著往來人潮,覺得無比茫然。
李華章和明華裳不見她,這麼大的事情,她還能和誰商議?
回府告訴祖母?祖母定會讓她明哲保身,莫管闲事,明知宮變而不作為,任遙不甘心。去找謝濟川?那個狐狸沒一句真話,她信不過他。或者去和相王、太平公主通風報信?
任遙看不上告密的行為,何況,沒有李華章,她也見不到太平公主、相王本人。進宮告訴皇帝、皇後也不妥,那畢竟是當朝太子,她沒有證據,怎麼敢誣陷太子造反?
任遙左右為難,這時一個人突兀地出現在她的腦海裡。任遙意識到自己在想誰,簡直驚駭。
她在做什麼?她不忿男子天生有繼承權,而女子隻能嫁人,所以從小苦練武藝,一心證明她不比男兒差。她好不容易成了侯爺,怎麼能自甘墮落,遇到事情去找男人拿主意?
她是平南侯,是任家唯一的頂梁柱,她絕不會像閨閣女子一樣甘於做金絲雀,她這一生絕不會成婚生子,更不會聽男人的話。
任遙咬牙,將江陵的臉從腦海中趕出去,背朝江安侯府,頭也不回向宮城走去。
任遙再度回到北衙,和同僚換了班,去宮門守夜。這在軍中是常有的事,誰臨時有安排,便會和同僚調換執勤日子。另一人聽到任遙願意替夜班,當然求之不得,很痛快就答應了。
任遙沉默地拿著武器,去宮門戍衛。走前,她看著在營地內清點人數的左羽林軍大將軍,仿佛在看現成的功勞。
熱門推薦

竹馬逼我嫁老頭,說老頭死後救我,我:新皇要繼承後妃
"我跟他青梅竹馬。 結果他逼我和親。 隻因他心疼妹妹,不想她嫁給老頭子。 “朝真公主風華絕代,遠勝永安公主,為和親最佳人選。” 一句話,我嫁給了老頭子。 老頭子駕崩,依舊例妃嫔殉葬。 他急了,說著要帶我回家。 可他不知道,我改名換姓。 成了新皇唯一的皇後。"

雕骨生香
荀容是陳國最好的雕骨師。她眉眼淡淡,一雙巧手輕輕撫過 那些或光滑,或細長,品貌不一的骨頭,精心雕琢下,就能 將它們變成僱主所需要的各種物件。

白龍傳說
中原有個傳說,天山以南有片叫龍堆的 沙漠。掘地幾尺,能挖出龍肉。龍肉食 之,可使人起死回生。每次我和爺爺

萬物沉溺
我穿成了惡毒女配的小胖妹跟班。男主 的好友正在和我告白。「說吧,同不同 意?」

歲年年
和死對頭季臨淵成親多年,我倆點著過 房子、打翻過院牆。皇帝趁他北徵,一 杯毒酒要了我的性命。皇帝以為沒了

此去嘉年
"追梁嘉年的時候,我給他的女神剝芒果。 我芒果過敏,他說不剝就滾出去。 追梁霆的時候,在昏暗的臥室,他握著我的手喊其他女人的名字。 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傷害到我。 我從沒在乎過。 一切都是為了潛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