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字體大小:
“送進來吧。”高然冷冷地吩咐。她從地上爬起身,陰沉著臉整理身上的衣物,過了一會,她突然想起什麼,“英國公府怎麼會突然來燕王府?是誰把東西帶來的?”
“是高恪少爺。少爺感激王妃的伯樂之恩,故專程來感謝王妃。”
聽到這個名字,高然的臉色飛快地沉下去。她冷笑一聲,沒好氣地低咒了一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外面的丫鬟隱約聽到高然說了什麼,但是沒有聽清,她小心地詢問:“世子妃,您說什麼?”
“沒什麼。”高然淡淡回了一句。她扶著桌子,慢慢坐到繡墩上。
前世的話果然沒錯,男人都是靠不住的。唯有錢財,權勢,和同胞兄弟,才不會背叛你。
高然眼中閃過狠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她一定要讓弟弟成為英國公府繼承人。所有擋路的人,都得死。
第90章 懷疑
九月底, 毫無預兆地, 皇帝和張首輔的矛盾爆發了。
事情最開始起於一個讀書人, 這個讀書人初入官場,滿腦子都是天下大義, 居然上折子彈劾張孝濂獨攬朝政,大肆貪汙, 結黨營私。張孝濂一人獨大十年,還從沒想過竟然有人敢彈劾他。張孝濂嗤笑一聲,自然是將這封折子壓下去, 他並不覺得這是多大的事。
敢彈劾張首輔可謂前所未有, 這個書生被以汙蔑首輔之罪打了二十板子。他的上司生怕沾染到自己身上,無人保他, 書生沒過多久就丟了官。書生多年隻讀聖賢書,身體素質說不上好,現在一身是傷還丟了官位,悲憤之下竟然發起高熱, 沒熬幾天就死了。
出了人命, 事情終於鬧大了。事情傳到御史臺後, 越來越多言官在早朝上彈劾,皇帝這才知道這件事。
如今半個朝堂都是張孝濂的人, 張黨自然極力反駁, 然後彈劾的人過不了幾天就降職的降職,丟官的丟官,這反而愈發印證了張孝濂乾綱獨斷、結黨營私之名。本朝讀書人講究的是氣節, 若是因彈劾而被打板子乃至入獄,這不是禍事,這是美名。朝堂上為此吵得一塌糊塗,張孝濂強力壓制,而其他文官熱血上頭,不斷地彈劾。
早朝一片腥風血雨,張孝濂的威力依然是強悍的,鬧了一段時間後,這件事到底被壓下來,反而是彈劾張孝濂的人或丟官,或停職,總之沒一個有好下場。經此一事,張孝濂向全天下展示了他的權力和威能,雖然名為首輔,但其實他才是這天下的實權帝王。
皇帝在早朝上支持張首輔,按老師的意思,將膽敢說首輔貪汙、受賄、弄權的官員全部發落。可是內宮卻隱隱傳出風聲來,聽說皇帝親口和他身邊的太監說張首輔太過擅權,皇帝似乎面有不悅。
風起於青萍之末,這件事雖最終被壓制下來,但是誰都能看出來,皇帝和首輔終有一戰,政治危機的爆發隻是遲早的事。
Advertisement
英國公府也被這件事嚇得不輕。高家一個後輩想進六部,但是論資歷卻還不到他。按照官場的潛規則,高家給首輔送了些孝敬,高家後輩也如願擠掉同僚,拿到了六部的肥缺。
這樣的事在官場是屢見不鮮,滿朝公侯人家誰沒做過這種事?偏偏英國公府撞到了風口,在言官大肆彈劾張首輔的時候,高家也被找了出來,被眾人打成張黨。雖然最後隻是虛驚一場,張首輔用鐵腕擺平了這一切,英國公府自然也無罪可劾,可是這一遭卻把高家人嚇了個夠嗆。
他們過慣了順日子,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大陣仗了。燕王因為要陪懷孕的王妃,這幾日頻頻和朝中告假,完美錯過了這次彈劾風波。沒有燕王在前面擋著,英國公府迎面承受了整場政治風波的衝擊。
英國公嚇得不輕,他連著幾日將自己困在書房,不斷招幕僚過來議事。雖然最後英國公府毫發無傷,可是英國公心知肚明,他們這一次運氣好,那下一次呢?眼看皇帝親政在即,張孝濂即便勢大,還能耗得過正當年少的皇帝嗎?英國公府在這次風波中被打成張黨,要是他們不做點什麼,日後恐怕有的受了。
皇帝今年十五,早朝上已經有人提起選後。皇帝大婚,緊隨而來的就是親政。如果不出意外,明年這件事就要正式操辦了。
英國公府的世子已經意外去世,而庶長子高忱今年才虛九歲,英國公能等,可是時局會等高忱長大嗎?
英國公在書房枯坐了一夜,幾乎將剩下的一半頭發都熬白。等第二天,他就召高家族老進來,商量將高恪過繼給世子妃衛氏一事。
整個家族的生死存亡面前,即便是血緣也要讓步。高忱雖然才是英國公的親孫子,但是高忱和高恪的差別宛如天塹,無論年齡上還是智力上,高忱都差太多了。英國公府第二代頂梁柱已經意外去世了,英國公迫切的需要一個繼承人,能盡快撐起整個家族。
高然一直關注著娘家的消息,等聽到祖父打算過繼,她氣得直接摔了一套茶具。
“祖父他傻了嗎,忱哥兒才是他真正的孫子,偌大的家業,為什麼要便宜一個外人?”
陶媽媽趕緊上前捂高然的嘴:“哎呦我的姑娘,這種話您可不能說。為尊者諱,國公爺是您的祖父,您可不能說國公爺的不是。”
高然還是氣得不輕,一旦高恪過繼給衛氏,那禮法上高恪就是衛氏的兒子,高熙的弟弟,他便是英國公世子的嫡子。而且他年紀還比高忱大,這樣一來高恪豈不是成了嫡長兄?有嫡長子在,公府的爵位怎麼能落到高忱頭上?
何況這樣一來,高恪必然供奉衛氏的香火,韓氏小心翼翼委曲求全了一輩子,後半輩子還得看高恪的臉色嗎?
高恪他憑什麼,一個父母雙亡的旁支子弟,憑什麼搶走他們家的東西。
高然怎麼都坐不住,當即套車,帶著人回英國公府。
英國公府裡也不平靜,高然先是去見英國公老夫人。英國公老夫人氣色看著不好,可是情緒還算平靜,高然請安之後,就急匆匆地說:“祖母,祖父要將高恪過繼給父親?”
“對。”經過這幾日,老夫人已經接受這個事實了。她確實偏心自己的孫兒,但是這些天高恪日日晨昏定省,老夫人即便帶上家長光環,也不得不承認高恪比自家孫兒優秀的多。如果他們夫妻倆由著私心,強行立高忱為世子,那等過兩年,或許都不用幾年後,等明年皇帝大婚親政,他們國公府的大禍就臨頭了。
繼承人太小難堪大用,再加上高忱的庶子出身,保不齊有政敵拿身份說事,將英國公府的公爵降成侯乃至伯。情況再糟糕一點,如果到時候朝中有人攻訐國公府是張黨,僅靠英國公一個人,頂得住嗎?
英國公老夫人聽人說了這些事後,她也認命了。誰讓她的兒子早早死了呢,如果英國公世子還在,哪用擔心這些。她的兒子子女福薄,膝下不過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而高熙又早早過世了。英國公老夫人知道這些年兒子一直對衛氏心懷愧疚,或許給他們二人過繼一個聰明的嫡子,讓他們夫妻有香火延續,讓高熙有弟弟可依,兒子九泉之下也會開心。
老夫人接受了這個事實,她更多的心思都放到查英國公世子出事那晚的事情上。兒子身邊的小廝說,世子爺那幾天一直在查芸姨娘的事,或許,他月夜疾馳導致墜馬,和這樁事也有關系?
高然見老夫人神色平靜,簡直氣都要氣死了。她帶著些恨鐵不成鋼,像看傻子一樣看著老夫人:“祖母,你糊塗了不成?忱哥兒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高恪除了姓高,他和我們家有什麼關系?為什麼放著自己的血脈不管,而要將家產都交給一個外人呢?”
“他過繼給你嫡母,就是你的親生兄弟了。”老夫人冷冷地提醒高然,“他會成為衛氏的嫡子,你和高熙的弟弟。你如果在婆家受了委屈,將來還要指望著高恪給你撐腰呢。一口一個外人,說話怎的這樣難聽。”
老夫人是地道的古代女子,在宗法社會中長大,對過繼等事接受度很高。古代宗族講究的家族,而不是血緣,隻要過繼給世子和衛氏,那高恪就要供奉這兩人的香火,和他自己的家庭便沒什麼關系了,甚至見了生母的面也得稱一聲“嬸嬸”。當然,人心是肉長的,生恩養恩總是沒辦法真的斷絕,可是高恪好就好在這一點,他的父母過世許多年,家中隻剩下寡嫂和侄子。高恪和原來家庭的親緣非常淡,日後也不必擔心親近生母而不親英國公府,在加上他本人天資卓越,完全可以彌補不是世子親生兒子這一點。
子嗣傳承,圖的不就是香火供奉麼,老夫人實在不明白高然怎麼會有這樣自私奇怪的想法。
高然氣結,忍不住搬出燕王府來壓人:“祖母,畢竟忱哥兒才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日後若是公府交給其他人,那高家和燕王府的姻親關系怎麼辦?”
英國公老夫人的眼神更奇怪了:“過繼之後,便是高恪出面和燕王府走動。過繼乃是禮法正統,燕王怎麼會應為區區血緣,便不認真正的繼承人?而且燕王妃對高恪還有知遇之恩,這個名頭可好使的很,借此我們大可常去王府走動,討燕王妃的歡心。”
燕王府如今誰的態度最重要?當然是燕王啊。討好燕王可不容易,但如果討好了燕王妃,那這遠比巴結燕王還要有用。
完了,高然發現她和老夫人說不通。老夫人真的覺得過繼之後便是親兒子了,高然這個在現代小家庭長大的人完全沒法理解。老夫人和高然都覺得對方不可理喻,愚不可及,這場談話不歡而散。
熱門推薦

竹馬逼我嫁老頭,說老頭死後救我,我:新皇要繼承後妃
"我跟他青梅竹馬。 結果他逼我和親。 隻因他心疼妹妹,不想她嫁給老頭子。 “朝真公主風華絕代,遠勝永安公主,為和親最佳人選。” 一句話,我嫁給了老頭子。 老頭子駕崩,依舊例妃嫔殉葬。 他急了,說著要帶我回家。 可他不知道,我改名換姓。 成了新皇唯一的皇後。"

雕骨生香
荀容是陳國最好的雕骨師。她眉眼淡淡,一雙巧手輕輕撫過 那些或光滑,或細長,品貌不一的骨頭,精心雕琢下,就能 將它們變成僱主所需要的各種物件。

白龍傳說
中原有個傳說,天山以南有片叫龍堆的 沙漠。掘地幾尺,能挖出龍肉。龍肉食 之,可使人起死回生。每次我和爺爺

萬物沉溺
我穿成了惡毒女配的小胖妹跟班。男主 的好友正在和我告白。「說吧,同不同 意?」

歲年年
和死對頭季臨淵成親多年,我倆點著過 房子、打翻過院牆。皇帝趁他北徵,一 杯毒酒要了我的性命。皇帝以為沒了

此去嘉年
"追梁嘉年的時候,我給他的女神剝芒果。 我芒果過敏,他說不剝就滾出去。 追梁霆的時候,在昏暗的臥室,他握著我的手喊其他女人的名字。 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傷害到我。 我從沒在乎過。 一切都是為了潛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