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書名:我當太後這些年 字數:3942 更新時間:2024-11-07 18:05:16

他擡眼看了李益一眼:“你再繼續和她這樣,我怕聖上容不得你們。我希望你可以離開朝堂一陣子,免得生出什麽是非。”


李益全程沒再答話,李羨將一份方冊子推到他面前:“寫辭呈的奏章,我已經給你帶來了,盡快寫好吧。”


說完他站了起來,走出門前,他背對著李益,又說:“老二,你不要怪我多事。我是大哥,我不會害你。”


李益嘆道:“阿兄你去吧,我心裏有數。”


李羨聽到他叫自己阿兄,心裏一動容,好像回到小時候的親熱,然而隻是一瞬間,他掀開帳簾出去了。


他有些疲倦,叫侍從送來水,洗了把臉,感覺頭腦清醒了一些。他取來筆和墨,打來奏本,開始下筆。辭呈寫完已經是淩晨了,燈燭剛剛燃盡,最後一點焰心淹沒在了燈油中,悄悄熄滅。帳中漸漸暗了下來,他望了望帳外,晨曉的清光隱約從簾縫裏透了進來。他想到馮憑,心中悵然若失。


這封奏折,在兩日後,就呈到了拓拔泓的案前。拓拔泓沒打開,他已經厭惡到不想看到那人的字跡。他將奏折遞給身旁的宦官,說:“給朕念來聽聽。”


宦官念完。


拓拔泓心裏說:他還有一點自知之明,曉得看人眼色。他批了個“準”,將那奏章放在左手邊的案頭上。末了將那一沓奏章都轉呈給太後:“請太後拿主意吧。”


回京前一夜,李益拿到了發下來的奏章,準了。拓拔泓蓋了玉璽,同時上面蓋了鮮紅的太後印。


這就是結果了。


他自十六歲起入朝為官,二十多年了,宦海沉浮,這不是第一次去職。當初宗愛亂政,他做南安王傅,為了避免受牽連而病辭,那一辭就是五年,是他最長的一次離官,當時已經做好了從此賦閑,再不入朝的準備。沒想到後來又蒙徵召,再度入仕。第二次在中書侍郎任上,當時烏洛蘭延均田失敗,他受牽連被罷免,那次在家中休息了一年多。這次是他第三次去職了。


然而心中悲涼感慨,尤勝當年。


他對朝事的紛冗已經厭倦,去職也沒什麽,回家又不能餓死,隻是還是免不了難受。終歸落得這個結果。


李益沒有再去見馮憑。回到京中之後,他便還了官署去做交接,將工作轉交給同僚下屬,同時收拾自己的物品。同僚們見此情況,紛紛生疑,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全都過來詢問他為何去職,李益也不願意多說,隻說家中有事,衆人便都是一副惋惜的樣子,又說要辦宴為他送行,李益隻是拒絕,同衆人一一告辭。


一切手續都辦妥了。

Advertisement


該走了。


卻無法就這樣離開的,他還要去向她告辭。


他前往崇政殿求見,馮憑坐在榻上,聲音平靜道:“流程都辦妥了?”


李益說:“辦妥了,隻是最後來同娘娘告辭。”


他以為她很平靜,好像和往常一樣,直到擡起頭時才發現她臉色有些憔悴。半個月沒見,她瘦的多了,原本圓潤的面頰清減了很多,幾乎顯出骨骼的輪廓來,下巴也變的尖尖的,眼睛不知道多久沒睡,有點發紅,眼底明顯的青暈。瘦的幾乎不像了她。他那一刻,心感到非常難受了,心髒好像被人攥住了捏緊,嗓子裏也幹澀的幾乎說不出話來。他感到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他連關切問候也已經說不出了。


她柔聲說:“今天就走了嗎?明天就不來了吧。”


李益無言以對地點點頭。


馮憑說:“這樣也好。”


她聲音像繃緊的弦:“別站著,坐下說話。你這是現在就著急著走嗎?”她招他來自己身邊:“坐這兒。”


李益往她身旁的腳蹬上坐了。


她道:“辭官了去哪?還留在京中嗎?”


李益低聲道:“還沒想好。興許在京中,興許離開京城去別的地方。”


馮憑道:“真羨慕你,我也想跟你一起去。這宮裏呆久了,沒什麽意思,悶得很。”


李益道:“那你隨我走吧。”


馮憑苦笑道:“我能去哪,我哪也去不了。我剃了頭發當姑子去差不多。”


李益握了她柔軟的雙手,擡頭面對著她,道:“我不放心你,我辭了官,你怎麽辦?你是怎麽打算的?”


她聲音有些顫抖,笑著,眼淚卻有點出來:“我能怎麽打算,就這樣唄,你走了,他也不會來找我的麻煩。也沒什麽,就跟以前一樣。你還擔心我會受苦嗎?”她笑:“我在這宮裏錦衣玉食,奴僕成群,人人敬畏仰視,我哪能吃什麽苦?除非自己非要多愁善感矯情。我不會受苦的,你放心罷,我隻擔心你。他是皇上,你得聽他的話,不能違拗,否則就是忤逆。辭官吧,你不主動辭,他接下來也會找你的麻煩,不夠你我頭疼的。反正先避過這一陣的風頭。”


李益道:“宮中的富貴又能有幾日呢,我怕他會傷害你。他對你一直有敵意。”


馮憑道:“那你也幫不了我,你留在這,隻會加深他對我的敵意。”


她伸手抱了他,將他攬進懷裏,袖子籠著他的臉。她心想:這是他們第二次分手了。雖然沒有說分手,但本質還是分手。


明知道他一會就要走了,但她不知為何,總覺得他不會走,直覺裏總認為他們不會真的分開。她這麽愛他,他怎麽走的了。他們是彼此深愛,心緊在一處,不是露水姻緣,流水和浮萍。


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第64章 見證


因為皇上在永安殿設宴,李益出宮之前, 參加了最後一次朝宴。衆臣歡欣鼓舞, 各自在君前獻美, 他坐在同僚之中, 將自己淹沒在一片阿諛裏, 低著頭隻是飲酒。


馮憑坐在禦案前, 目光偶然間掃過群臣, 落到他身上,他一杯接一杯地飲酒,卻始終不曾擡頭, 也不曾回應她的目光。


拓拔泓感覺到她心不在焉, 好像魂不守舍的樣子,他感到別提多厭惡。不過是一對狗男女罷了,裝的難分難舍似的給誰看呢?情深?狗屁情深, 一個無恥蕩。婦,一個有婦之夫。拓拔泓寧願她隻是玩玩男人,也受不了這副膩膩歪歪, 愛得了不得的樣子, 真是惡心。


李益沒有動筷子, 也沒有品嘗案上的菜餚,隻是飲酒。將手邊的一壺酒飲盡了,又跟侍從要了一壺。在酒宴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從座位上站起來,悄悄繞過大殿的廊柱, 獨自出宮去了。


他沒吃東西,回家的馬車上,酒意一直在胃中翻湧,老是想吐。胸中不知為何,也被顛簸的隱隱作痛,似乎是那天挨了一踹的位置。他在黑暗寂靜一片的車廂之中,寂寞像黑暗的潮水洶湧而來。他感覺像是離開這個世界已久,失去了探究的興趣,且已經找不到話同它對答。


他醉了,難得地沒有坐正,而是癱在馬車中,四肢松懈,脊背彎曲,眼睛緊閉如死。


慧嫻聽婢女說郎君回來了,卻沒有回房來,她叫來小廝一問,聽說他又去了書房了。


她換了衣服,去書房尋人,卻見書房門關著,裏面黑乎乎也沒見燈。她感覺有點奇怪,擡手“篤篤”敲了敲門,卻沒人應。她狐疑地看了看小廝,小廝低聲告訴她:“在裏面的,才剛進去。”


慧嫻推了推門,裏面被闩上了。她壓低聲音喚道:“季棠,是我。”


裏面沒人答話。


她等了好一會,沒見動靜。她是不放棄的,又道:“你什麽時候回來的,怎麽也不告訴我一聲?”


她道:“吃晚飯了嗎?我讓廚房給你弄點吃的。”


“季棠?聽到我說話嗎?”


她問了好一會,那門終於從裏面打開了。李益站在門口,慧嫻說:“你回來了?”


李益說:“怎麽還不睡。”


慧嫻說:“你沒回房來,我怎麽睡得著。”


她問道:“我能進來嗎?”


李益說:“進來吧。”


慧嫻走進門,說:“也不點燈。”她從架子上取了火折,將燈燭點亮。燭光從黑暗中升起,她才發現他在喝酒。


慧嫻從來沒見過他這樣。


她不知道該說什麽,李益那邊卻開了口,告訴她:“我辭去了朝中的職務了。”


慧嫻半天還是沒說出話。


朝中的事情,她是不懂的。她隻知道約摸是發生什麽麻煩,否則他不能辭官的。不過辭官麽,辭了也好,朝中的是非太複雜了,爭來鬥去的,總讓她覺得惴惴不安。


他平常總在為公事奔忙,在家裏的時間太少,辭了官,夫妻相處的時間也多一些。


慧嫻隱隱約約猜到,他辭官可能和那個女人有關。婦人在這方面的直覺總是準的出奇。然而那人是誰呢?不是外面的人,慧嫻懷疑她是宮裏的人。因為李益從來去花街柳巷,或者豪門貴族家的酒宴上消遣,最常呆的就是官署,最常去的就是宮中。慧嫻懷疑那個女人是宮裏的。


然而宮裏的,範圍也大多了。宮裏有宮女,女官,有妃嫔……


其實李益最得太後的信重,這一點慧嫻是知道的,都說太後有事必定會同李令相商,慧嫻怎麽可能不知。她私下聽人說話,談起那位宮中的皇太後,說她“才二十出頭”,慧嫻感覺很驚異,想象不出一個二十出頭的女人,帶著一個十幾歲的皇帝,怎麽駕馭朝堂。那想象裏,死了丈夫的孤兒寡母,總是蠻可憐的。她印象中的太後,是個蠻柔弱可憐的女人,甚至跟她有點同病相憐:都沒有孩子,隻能撫養別人的孩子。


太後的名字,在人們口中的提及率相當高,比皇帝高得多。這也證明了她眼下炙手可熱的地位和權力,光環已經完全將年幼的小皇帝遮蓋了。慧嫻甚至聽人談起過她的相貌,那原話說:“太後年輕,才二十出頭,是個美人。”


是個美人,這話不得不讓慧嫻心裏一驚。


再聯想起李益得太後信重的話,她當時就感覺很不好,心裏頓時籠罩上了一層陰霾。


當時感覺也是心都涼了。


但是後來細一思索,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為什麽呢?因為太後,和先文成皇帝夫妻恩愛的事跡太出名了,可以說是街頭裏巷,婦孺皆知。當初文成皇帝駕崩,據說太後還差點投火**,追隨先帝去了,所以慧嫻總是不大相信。這個女人,她那麽愛自己的亡夫,不至於做出這種事吧?那也太駭人聽聞了。她從李益的態度能感覺出,他和那個女人當是真心相愛,不是逢場作戲玩玩。一個曾嫁給皇帝的女人,慧嫻總感覺,是不太能當真愛上一個大臣。


如果這個女人跟她亡夫恩愛是真的,她是不可能和李益那樣的。


如果她和亡夫恩愛是假的,那這個女人一定是很虛僞,很有野心的了。宮裏的女人,哪個是良善的?能做出那種投火**的表演,又能垂簾聽政,跟情敵的兒子虛與委蛇做母子,簡直沒長人心。慧嫻聯想到最毒婦人心,便覺得李益不會愛上這種女人。而這樣有野心的女人也不會真愛上自己丈夫的,頂多隻是利用他。李益又不傻,他不是會被女人利用的人。


這從哪裏都說不通,就算李益親口告訴她,她也會覺得很荒唐的。


人對於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潛意識就會找種種理由說服自己它不可能。慧嫻下意識地否定自己的直覺,認為這事不可能。


慧嫻說:“辭了就辭了吧,何必悶悶不樂,在此喝醉酒呢。”


李益嘆道:“我惹禍上身了。”


慧嫻聽到這句,心一咯噔,登時懷疑他勾搭的是宮裏的妃嫔,不然怎麽也說不得是惹“禍”上身。她擔憂問道:“你做了什麽了?”


李益說:“我得罪皇上了。”

熱門推薦

一把剪刀

一把剪刀

"當紅女星為了展示自己的個性。 一把剪短了禮服。 而我作為她的服裝造型師。 因為無法將禮服完好歸,被高定品牌永久拉黑。 我失業回家。 卻發現她成了我弟新談的女朋友。 見面時,她身上還穿著媽媽留下來的裙子。"

少年不負

少年不負

"女兒高考零分,被爆上熱搜,成了全國的笑話。 而我領養的孩子,卻超常發揮考上了清華。"

逆命

逆命

我曾救過流落民間的太子,後入太子府做了良娣。 可世人不知良娣陳玉娘。 隻知太子與太子妃舉案齊眉。 我被太子妃刁難責罰,秦疏冷眼旁觀。 夜裡卻心疼地為我上藥。 「玉娘,你與鯉兒是孤的軟肋,孤越護你,越保不住你。」 我拂開他的手,不再言語。 眼前飄過一條條彈幕。 【天哪,太心疼男主了,為了女主一直隱忍。】 【女主懂點事吧,男主才是真的不容易。】

滴滴斷情

滴滴斷情

"我開車幫朋友去接滴滴,卻接到了老公和他的小情人。 兩人在車的後門口忘情地吻。"

日落墜入烏託邦

日落墜入烏託邦

" 孟璃在26歲那年將青春期所積攢的叛逆全釋放出來了。 裸辭,花光積蓄去洛杉磯,與一面之緣的男人叛道離經。 那天是黃昏,在洛杉磯的某個海灘。"

銀河有星星

銀河有星星

京圈太子爺傅亦銘有個嬌寵養大的小姑娘。 小姑娘總愛哭鼻子,玩失蹤。 為了她,傅亦銘缺席了我們的婚禮,也缺席了我們女兒的誕生。 後來,我帶著女兒,和他的小姑娘同時出國。 相反的航向,他選擇去找回鬧別扭的小姑娘。 兩個月後,才想起給我打電話。 「出國旅遊這麼久,該回來了吧?」 結果被女兒糯聲糯氣地警告了。 「我已經物色好了新爸爸,你別來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