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書名:我當太後這些年 字數:2825 更新時間:2024-11-07 18:05:16

……


年幼的他, 內心震動。他看到那句“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悲涼,一瞬間,幾乎感到有眼淚要出來。原來沒有父母,就是失了恃怙。詩裏是這樣說的,沒有父母的孩子, 多麽可憐。他從小長在太後身邊,從小沒有母親, 聽到別人說起自己的父母,偶爾也有些迷茫。但太後是疼愛他的,他並未吃過苦。


他從來沒感覺自己可憐。


直到看了這篇詩,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可憐人。


父母生我,養我,我身上流著父母的血,我從母親的腹中出來。父母是孩子的至親、至愛。沒有父母的孩子,就像是路邊雜生的野蒿,無依無靠。


他的母親早早就死了,他的父親在不久前也死了。


而今的他,也是野蒿了嗎?


他腦海裏,沒有絲毫關於母親的印象。他也從未從任何人口中聽說過自己的母親。他一直以為,這個人是不重要的,原來這個人很重要,而且應該是他在世間最重要的那個。


懷胎十月。分娩了他,給了他生命,將他帶到這世上的人。


本該撫養他,照顧他,愛護他一生的那個人。


他應該感恩,孝順的那個人。


那個人是誰呢?


他怎麽從來沒有聽過她,也沒有見過她?


她長的什麽樣?


她死了,還是活著?死了,埋葬在哪?活著?又活在什麽地方?


死了,她是怎麽死的?是生病死的,還是被人所害?病死的,她有留給他什麽遺言嗎?她愛他嗎?她死的瞑目嗎?有沒有什麽遺憾。被人害死的……是誰害死她的!誰是他的殺母仇人!

Advertisement


活著,她有在思念他嗎?他怎麽才可以見到她?


他太好奇了。


這幾乎是人類的本能,每個孩子都會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幼年隱隱約約的感情,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強烈。


他的父親,他已經知道了,他現在隻想知道自己的母親。那個從未謀面過的至親。


他假裝不解,問面前的太傅:“這首詩是什麽意思?”


太傅高盛,花白胡子的老頭,是拓拔宏自幼心中學問最淵博,最尊敬的老師。高盛解釋說:“詩經·小雅·蓼莪,說的是子女思念父母的感情。”


高盛說:“是人都有父母。”


他心想:是人都有父母,原來是這樣,為何我沒有。


高盛道:“父母是孩子的至親,給予生命的人。孩子是父母血脈的傳承,生命的延續。父母愛護、憐恤自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子女孝順父母,回報父母,也是天經地義。可有的時候,天不遂人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遇到這種事,做子女的,自然心中悲痛難過。這篇蓼莪,便是詩人在抒發自己父母離世,無法盡孝的悲痛之情。”


高盛道:“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故事,皇上有聽說過嗎?”


拓拔宏搖了搖頭,說:“沒有聽說過,是什麽意思?”


高盛道:“羔羊跪著吮乳,是感激母親的哺育之恩。烏鴉老了,它的孩子會給它喂食物,使它免於挨餓。這是動物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生育養育自己的母親。畜生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呢?”


拓拔宏聽到這話,臉有些微微的發熱。


他感到很慚愧。


詩人的父母離世,這樣悲傷,痛不欲生。羔羊會跪乳,烏鴉長大也會反哺。而他,連自己的母親是誰,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豈不是畜生都不如呢。


他問太傅道:“如果父母從未謀過面呢?孩子並未見過自己的父母,無從盡孝,這算不算得上是不孝?”


高盛知道小皇帝的心思,說:“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就長大,就算生育他的人不在了,也總有養育他的人。養育之恩,等同於父母之恩,同樣需要回報。”


他熟練地闡述著那一套君臣制下的人倫道德:“又如一家之中,庶出子女,也並非嫡母親生,他們對嫡母難道就可以不孝嗎?同樣也應當孝。因為嫡母對他們,也有養育之恩。”


拓拔宏點了點頭,心裏稍稍安慰了一些:“朕明白了……”


高盛見他若有所思,怕他會有想法,引起太後的不滿,遂又跟著加了一句:“皇上,分娩生造之恩固然重於泰山,但有時候,養育之恩也並不比生造之恩更少。懷胎畢竟十月,養育一個孩子,卻要花費十年,幾十年的心血。嬰兒時期,吃喝拉撒,頭痛腦熱,樣樣都需要付出精力。這比生育一個孩子需要花費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多的愛意。兩種恩情是一樣的,沒有孰輕孰重。”


拓拔宏道:“朕明白。”


高盛道:“皇上知道,為何要談孝道?”


拓拔宏道:“因為孝順父母是人倫天理。”


高盛道:“這是其一。不過這跟治國有什麽關系呢?”


拓拔宏道:“朕不知道。”


高盛道:“國家,有國有家。一個國,是由千千萬萬家組成的。這國家上下,無數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求,人有欲求,就不會聽從君主的號令,這樣國家就會亂。怎麽才能夠讓他們遵守君主的規定,呆在自己該呆的地方呢?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秩序,這個秩序就是孝。子女孝順父母隻是其一,延伸開來,妻子孝順丈夫,弟弟孝順兄長,家庭有了秩序,家庭才會安定。家庭安定,國家才會安定。臣子孝順君王,也是同理的。漢人自大漢朝起,講究以孝治天下,便是此理。皇上想成為一代聖君雄主,就必須諳熟這一個孝字,以身作則,為天下做表率。這就是堯舜之道。”


拓拔宏道:“朕明白了。太傅是告訴我,要孝順太後。”


高盛道:“皇上很聰明。”


拓拔宏心想:原來這就是治國的道理,帝王以身作則,原來是這個作法。


這堂課,讓拓拔宏,第一次對自己的身世生出了好奇。


他的母親。


他問太傅:“朕的生母是誰?”


太傅告訴他:“這個問題,皇上應當去問太後。”


太傅不願告訴他。


他問他信任的大臣:“朕的母親是誰?”


信任的大臣聽到這問題,很忐忑地回答說:“這個問題,皇上應當去問太後。”


也不告訴他。


他問身邊親近的宦官:“朕的母親是誰?”


親近的宦官慌忙搖頭:“這件事奴婢從未聽說過。”


沒人肯告訴他,他母親是誰。


拓拔宏隱隱感覺,他們都是知道的,但是他們都不願告訴他。


他母親的身份,在這宮裏,好像是個秘密,無人敢提起。


大家談虎色變。


他知道,這其中一定藏著什麽秘密。


他不敢問太後。他知道太後不告訴他一定有原因,但他想知道。


太後知道他的心事。


他知道。


太後什麽都知道。


這宮裏都是她的人,宮女宦官都是她的耳目。他說了什麽話,做了什麽事,她都知道。可她裝傻,明明知道他在問,卻就是不告訴他。那天晚上,他坐在太後宮中的食案前,對著面前的一盤盤豐盛的食物,失去了胃口。


太後問他:“皇上怎麽了?今天好像不高興?”


她摸了摸他額頭:“也沒發燒。”


拓拔宏倔著頭不說話。


她若無其事笑:“皇上今天八成是讀書累著了。待會吃了晚飯,就不必再溫書了,今夜早點睡吧。”


她給他夾菜,柔聲說:“這個鱸魚做的不錯,肉嫩沒刺,火腿也鮮,皇上嘗嘗合不合胃口?”


她語氣那樣溫柔和藹,讓他無法生出拒絕的勇氣。然而還是委屈,他搖了搖頭:“我不餓,不想吃。”


她道:“這個羹也可以,皇上要不嘗嘗?”


他還是搖頭。


那天晚上,他什麽也沒吃。


他沒吃,太後也沒吃。輕輕放下筷子,她默了一會兒,便讓人將食物撤下了。


她沒說話,拓拔宏下意識感覺她生氣了。她生氣不會流露在臉上,但他和她朝夕相處,已經太熟悉她的情緒變化。她不說話了,呼吸聲壓起來了,殿中的溫度下降好幾度。


他很難受。


他不想讓媽媽生氣,但他心裏真的很委屈。


後來,太後沒有管他,轉而叫進人來稟事,處理起正事來了。拓拔宏見她徹底將自己撇到一邊,一點也不在意自己,心中酸楚的不行,委屈的眼淚都要下來了。


他不肯低頭,忍著淚,倔強地說:“媽媽,我回去了。”


她看了看他,面無表情道:“去吧,早些休息。”

熱門推薦

一把剪刀

一把剪刀

"當紅女星為了展示自己的個性。 一把剪短了禮服。 而我作為她的服裝造型師。 因為無法將禮服完好歸,被高定品牌永久拉黑。 我失業回家。 卻發現她成了我弟新談的女朋友。 見面時,她身上還穿著媽媽留下來的裙子。"

少年不負

少年不負

"女兒高考零分,被爆上熱搜,成了全國的笑話。 而我領養的孩子,卻超常發揮考上了清華。"

逆命

逆命

我曾救過流落民間的太子,後入太子府做了良娣。 可世人不知良娣陳玉娘。 隻知太子與太子妃舉案齊眉。 我被太子妃刁難責罰,秦疏冷眼旁觀。 夜裡卻心疼地為我上藥。 「玉娘,你與鯉兒是孤的軟肋,孤越護你,越保不住你。」 我拂開他的手,不再言語。 眼前飄過一條條彈幕。 【天哪,太心疼男主了,為了女主一直隱忍。】 【女主懂點事吧,男主才是真的不容易。】

滴滴斷情

滴滴斷情

"我開車幫朋友去接滴滴,卻接到了老公和他的小情人。 兩人在車的後門口忘情地吻。"

日落墜入烏託邦

日落墜入烏託邦

" 孟璃在26歲那年將青春期所積攢的叛逆全釋放出來了。 裸辭,花光積蓄去洛杉磯,與一面之緣的男人叛道離經。 那天是黃昏,在洛杉磯的某個海灘。"

銀河有星星

銀河有星星

京圈太子爺傅亦銘有個嬌寵養大的小姑娘。 小姑娘總愛哭鼻子,玩失蹤。 為了她,傅亦銘缺席了我們的婚禮,也缺席了我們女兒的誕生。 後來,我帶著女兒,和他的小姑娘同時出國。 相反的航向,他選擇去找回鬧別扭的小姑娘。 兩個月後,才想起給我打電話。 「出國旅遊這麼久,該回來了吧?」 結果被女兒糯聲糯氣地警告了。 「我已經物色好了新爸爸,你別來搞破壞!」